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烽火父子情

        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


家住金門金湖武德新莊的榮民陳可明老先生,曾於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期間,在最前線衝鋒陷陣,出生入死,為國效命;而他的兩個兒子克紹其裘,也都獻身軍旅。長子陳忠飛服役憲兵,中校退伍後,繼續以榮民身分服務鄉里;次子陳忠文現任金東旅上校政戰主任,為戍守金門前線的重要軍事幹部,父子三人先後為捍衛國土奉獻心力,在金門前線傳為佳話。 八十二歲的陳可明老先生,在抗戰時期,基於國家民族血忱,面對慘無人道的日軍,毅然響應先總統 蔣公「十萬青年十萬軍,一寸山河一寸血」號召,年僅十七歲即投筆從戎,加入青年軍,接受一個月訓練後,就投入抗戰行列。陳老先生表示,那時當兵是大時代的必然,是愛國的光榮表現。 陳老先生參加過數個大小抗戰戰役,印象最深的是福州馬尾及玉屏山兩次,雖然日軍武器精良、兇狠殘暴,但為抵抗外侮,他和許多愛國志士一樣,誓死保衛鄉土,縱然戰到一兵一卒,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放棄,終於換來最後勝利。 陳老先生在八二三戰役期間擔任兩棲蛙人隊隊長,帶領蛙人隊弟兄,以泳渡的方式,將物資從金門本島送至烈嶼。砲戰最猛烈的時候,國軍進行運補的船艦,都成為共軍砲火攻擊的主要目標,一般船艦根本無法靠近海岸,而改以小型快艇運補物資搶灘,甚至以肉身作為輸具,穿梭在大、小金門間。 蛙人弟兄六至七人為一組,每人腰間繫條繩子,拉著近五十多公斤的糧食、物資、彈藥,從大金門泅泳至小金門,頭頂上飛舞著敵我之間數以萬計的砲彈,咻咻聲不絕於耳,但為解決第一線官兵燃眉之急,陳可明身先士卒,率蛙人隊弟兄,冒著危險,達成使命。 在八二三交戰最猛烈的時刻,陳老先生的妻子懷孕臨盆,當時就在料羅灣的一座防空洞裡,其擔任護士的妻子自行將二兒子陳忠文順利接生,使得陳忠文成為不折不扣的戰爭寶寶;而當時防空洞外正有漫天砲彈及共軍企圖解放臺澎金馬的野心。事實證明,中共究竟奪不了國軍奮戰到底的堅強意志,更無法阻止新生命繼承的愛國熱血。 陳可明老先生在抗日、剿共及保衛臺澎金馬戰役中,幾度險些喪命;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頭部中彈,子彈從右耳下方貫穿左下巴,一次是子彈從前胸貫穿後背,另一次則是頭部遭砲彈破片擊中,三次受傷都在醫院住上很長一段時間。他直說運氣好,不然早已捐軀。 但他從未因迭受重傷而心生恐懼,每次傷勢好轉,就在第一時間回到保國崗位。陳老先生露出堅毅眼神說:「因為國家需要!」 陳老先生榮退後,抱持「在營為良兵,在鄉為良民」的精神,轉任金門基層副村長近廿載,為軍民間橋樑,排難解紛,備受地方長官及家鄉父老讚譽;其愛國家、愛鄉土之情,於住家貼滿牆壁的獎狀、獎牌及紀念狀,可見一斑。 陳老先生雖然因中風臥病在床,但談起當年身穿紅短褲,腰間斜插刺刀,憑著滿腔熱血和精練戰技、穿梭在敵我猛烈砲火之間,執行幾近不可能任務時,眼光中仍然閃耀著一股豪氣。 忠飛、忠文兄弟表示,父親始終稱職地扮演著保國將士和愛家慈父的雙重角色,一言一行都影響極深。因此,從小就立志追隨父親腳步,為國效力。 陳忠飛自民國六十二年入伍就讀憲兵學校,自中士以至中校,長年擔任總統衛士,曾為蔣故總統經國先生護靈;退伍之後,效法父親服務鄉親,仍不改軍人本色。正在服役的次子陳忠文,則自願站在最前線,繼續保衛最熱愛的國土。 那段砲彈狂飛、煙硝瀰漫的歲月終究是過去了!望著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,卓立在旗海飄揚的青空下,令人動容,也令人自豪。 歷史不著痕跡地漸漸弭平當年千瘡百孔的戰地,現在的金門已是充滿活力的觀光景點。然而那段血與淚的日子,對金門軍民造成的悲痛,並未被遺忘,而是轉化成祈求未來和平與安定的動力。 今天,臺灣人民雖享受豐衣足食、安居樂業的日子,然而面對中共更強大的武力及野心,不時在國際間對我打壓,大家千萬不能忘記那段生死存亡教訓。 讓人感動的是,我們看到了榮民陳可明先生那股熱愛國家的碧血丹心,正由站在第一線的兒子繼承著。 (資料提供:陳忠文 採訪整理:呂金水)(點閱次數:2684)